参考消息网消息,19世纪德国实业家维尔纳·冯·西门子有一句名言:“谁掌握标准炒股配资门户配资,谁掌握市场。”
\n一个多世纪以后,此言依然适用。世界各地的企业和政府都在悄悄投入大量资源,努力为从电动汽车到机器人的新产品制定技术标准。
\n这场基本上隐秘进行的战斗可谓利益攸关:赢家实质上可以为全球产业制定规则,迫使竞争对手适应为符合赢家自身产品而制定的技术规格。
\n几十年来,美国和德国一直主导着制定标准的过程,这赋予英特尔和西门子等公司显著优势。但是,现在情况开始变了。
\n一度被视为低端产品生产中心的中国,如今正迅速成为许多行业的技术领先者。中国决心要从规则接受者变成规则制定者,“顶级企业制定标准”,这句话已成为中国商界领袖的口头禅。
\n参与程度显著提升
\n中国一直在稳步提升自己对全球标准制定论坛的影响力,帮助中国专家获得重要委员会的高级职位,并鼓励中国企业申请越来越多的专利。
\n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总部位于日内瓦的顶级标准制定机构)的统计数据,在这个机构中,中国召集的工作组数量及其在技术委员会和小组委员会秘书处的代表席位,目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n德国标准化学会在一份声明中说:“中国近年来显著提升了它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参与度,尤其是在面向未来的主题上。”
\n这正在开始转化为越来越多由中国主导的全球标准。据一名资深中国研究人员计算,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去年公布的标准中,约有9%来自中国专家领导的小组。
\n中国方面对最近几个月的若干突破表示赞许。最新的例子就是发布了中国主导的纳米金刚石国际标准,纳米金刚石是一种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工业材料。
\n今年7月,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这个标准标志着中国纳米级金刚石材料产业的“历史性跨越”。
\n同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一项由中国主导的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的新的全球标准。
\n此前数月,中国专家在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n整体战略协调各方
\n与竞争对手不同,中国正在采取一种系统的方法来提升其作为标准制定者的地位。
\n美国和德国倾向于让企业发挥主导作用,而北京则采取一种整体战略,涉及政府、大学以及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协调努力。
\n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国际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温利峰表示,如果中国公司能够在新兴领域引领新技术标准的制定,那么它们就有机会成为市场的主导者。
\n德国标准化学会指出,中国一直在标准化领域投入“广泛资源”。大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n根据多个政府部门2023年联合发布的《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国政府表示,到2025年,开设标准化工程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达15所左右。
\n中国还制定了目标:到2025年,建设国际标准化创新团队60个以上,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或国际标准组织注册专家占比达到25%以上。
\n温利峰说,从发电到石油的各个行业,中国国有企业也在投入大量精力制定标准。
\n中国民营企业也在发挥重要作用。今年3月,中国家电巨头海尔集团的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回忆了公司为争取成为标准制定者的艰难历程。
\n周云杰说,在2014年国际电工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海尔首次提出冰箱保鲜的国际标准,但遭到几个国家代表的反对,他们认为中国公司不可能“从0到1”制定国际标准。他说,十年之后,海尔在全球建立10个研发中心,牵头制定100多项国际标准。他补充说,目前全球每10件家电专利中有7件来自中国。
\n“中国专家在标准化委员会中的标准化知识水平和提案质量都有显著提高,”德国标准化学会在声明中说,“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大力投资制定自己的标准,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减少技术依赖,实现全球领先地位。”
\n中国计量大学一名专门从事标准化研究的副教授说,中国对国际标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反映了中国在创新方面的长期投资。
\n这名副教授说,得益于中国政府和企业对技术创新和持续投资的重视,中国正在从国际标准的接受者转变为在某些领域制定高水平标准的领先者。
\n原标题:在这场隐秘战斗里炒股配资门户配资,中国下定决心——
辉煌优配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